网站首页 关于步步升 新闻篇 文化篇 布鞋篇 旅游篇 访客留言
旅游动态
吃在步步升
住在步步升
游在步步升
购在步步升
娱在步步升
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——枝江步步升布鞋文化村
  来源:步步升布鞋文化村 编辑:新闻部
 


      漫步在枝江步步升布鞋文化村,穿着简约舒适的手工布鞋,跟着老奶奶一起学绣花纹样,闻着令人胃口大开的柴火饭香,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农村与泥土花草为伴的时光,悠闲惬意。

“穿妈妈纳的千层底,吃妈妈做的家常菜。”近年来,枝江步步升布鞋文化村凭借非遗手工制品赢利外,还以点带面,带动了整个文化村餐饮、休闲等相关产业发展,形成了创业创新非遗产业带,让非遗这颗散落在田野巷陌的耀眼明珠,融入旅游发展,绽放文蕴芬芳。

步步升文化村非遗项目简介

枝江民间手工布鞋:采用天然植物制品“元宝席子”和土纺棉线、棉布,通过民间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而成的民间手工技艺制品。每双鞋需用200多米棉线、15平方尺棉布、约5000余个针眼,耗时80多小时。布鞋多达40余个品种。其制作工艺精湛、乡土味浓厚,具有学术价值、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。荣膺“2008年湖北名牌产品”、蝉联“三峡十大特产” 称号的步步升手工布鞋就是其杰出代表。2009年,枝江民间手工布鞋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“传承+创收”大放异彩

走进布鞋工艺坊,十多名非遗传承人正在安静地制作着布鞋,没有任何代替手工的机器,糊壳子、搓棉线、剪底样、包底边、填底布、胆底棉、纳鞋底、绱鞋底、楦鞋……18道工艺,全部纯手工完成。每双布鞋200多米棉线,5000多个针眼,都蕴藏着传承人的匠心和情怀。

“元宝席子铺底与锁底锁边、‘暗绱’工艺并称为步步升布鞋三大独门绝技……”省级非遗传承人、文化村年纪最大的匠人李善芬一边给游客讲解、一边教游客制作布鞋,娴熟的技艺惹得游客赞叹不已。

在布鞋历史博物馆内,陈列着3000多双布鞋,历史最悠久的布鞋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。不同时期、不同民族的布鞋都分别设置了展柜和展牌,帮助游客了解布鞋的历史渊源。

“2003年开始,步步升就成立了一个团队辗转全国收集布鞋,一直持续至今。”省级非遗传承人、枝江步步升布艺公司董事长李厚春告诉记者,中国民间手工纳鞋工艺的历史源远流长,而枝江民间手工布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传承的不仅是技艺,更是一种文化,值得我们去传承和铭记。

除此之外,步步升还开辟出餐饮住宿区,专门为前来旅游和研学的团体提供休闲娱乐“一条龙”服务,还推出非遗研学实践课程和体验班。游客不仅能够在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中休憩,还可以体验和学习非遗技艺的魅力。去年,文化村接待游客近11万人、研学团体2万多人,销售额达2000万元。

“休闲上班”致富有道

49岁的郑桂芳是步步升一名资深匠人,她是顾家店李家湾村村民,早年意外致残,老公常年抱病,儿子在外求学,生活举步维艰。

而如今,她除了每年挣2万余元贴补家用外,还成为了省级非遗传承人,“步步村对我们村民都非常照顾,让我们有收入、有归属感。”

在步步升,有近四分之一的社员同郑桂芳一样身患残疾,有近九成社员为农村妇女。

“步步升采用‘休闲上班’模式,通过步步升布鞋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村民、留守妇女进行技艺培训,并将原材料分发给他们带回家制作。”李厚春介绍,农民闲暇时便可纳鞋创收,成品经厂里验收合格,按件发工资,残疾人每件工资比常人多出5至10元。

“休闲上班纳鞋子,撩种下秧做家事。”如今,步步升的“休闲上班族”多达8000人,与此同时,步步升通过收购周边农户的棉花、棉布和元宝席子等原材料,帮农民“隐形就业”,为年龄大的员工发放养老保障金……步步升被评为“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”“湖北省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”“湖北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”。

实景体验玩转非遗

泥仓子,是一种劳动田祭遗风,流行于枝江产稻区,栽秧的人们将寓意吉祥的泥巴抹在身上,名为“泥仓子”,表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对丰收的祈望。2010年,泥仓子被列入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李厚春透露,目前,步步升正在打造“泥仓子”实景体验项目,于5月24日开工,位于枝江市仙女镇人民政府休闲广场,占地面积200亩。该项目包含水田赛跑、稻田拔河、赛秧马、水田捉鱼等活动,趣味性和参与性极强。

“让非遗成为旅游的内容或者为旅游加入非遗元素,不仅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含量。更重要的是,让非遗在旅游中得到了活态传承,有利于推进文旅、农旅、体育、研学融合发展。”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襄阳说。


 
网站首页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 全景步步升
Copyright 2004-2019 www.bbsb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 步步升布鞋文化村
服务电话 0717-4299233 传真 0717-4299599
鄂ICP备14002708号